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激活“沉睡”的资源——旧县乡“森林生态银行”助力林农增收
2025-02-19 10:41:48 来源: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旧县乡紧紧抓住改革契机,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森林生态银行”新模式,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助力林农增收致富,书写乡村振兴绿色答卷。

林地汇流,聚沙成塔

仰望苍穹,白云飘渺;俯瞰大地,绿浪涌动。旧县乡,一个山水相依的小镇,遍布葱郁林海,全乡林地总面积约16万亩。但长久以来,有3.9万亩的分散零碎林地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自“森林生态银行”启动以来,昔日零散的林地资源得以聚合,形成了巨大的绿色潜力。旧县乡现已引导各组村民将2355亩分散在单家独户或承包到期零碎的林地林木资源“存入”村级经济合作社,村级平台与“森林生态银行”签订协议,交由县属国有林场统一经营管理,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的多方共赢。              

“过去,林地分散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如今,我们将其整合后,引入现代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还有效推进了林地的精细化、专业化经营。合作山场按每年40元/亩的标准进行预分红,待采伐时,在抵扣‘一年一分红’累计收益的基础上,超出的部分利润,按约定比例再分红。”旧县乡人大主席范俊晖表示。 

截至目前,全乡12个行政村响应号召,组建了村级理事会和监事会,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应运而生,确保森林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统一开发。如今“一村一平台”已成为旧县乡的一张闪亮名片,它让山林资源焕发新生机,让林农吃上了“定心丸”。经过摸排,至2027年,全乡承包经营到期林地共有3244亩,其中,1039亩按照“一年一分红”股份合作,1325亩与县属国有林场山地合作造林,完成率达72.8%,

股改赋能,民富村强

“以前,看着漫山遍野的树,却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变成真金白银。自从加入了‘森林生态银行’,一切都变了。”林农潘财波笑得合不拢嘴,“现在不仅林地有人管,还能定期拿到分红,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潘财波所在的六墩村是最早参与“森林生态银行”试点的村庄之一。随着项目推进,他和其他村民一样,成为了拥有林地股权的“股东”。每年,他都能享受到林地资源带来的稳定收益,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旧县乡积极摸排林地底数,与县属国有林场签订可用林地更新造林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乡村林地资源,推动场村合作发展。通过量化发放股权,将林地转化为可交易的股权,村民摇身变成“股东”,让他们拥有股权,可按照合作约定获得利息,收获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

旧县乡的乡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与森林生态银行合作,通过股份合作、流转经营等方式激活“沉睡”的林地资源,让“死资产”变“活资本”。

截至目前,12个行政村均与县属国有林场签订整村推进意向合作协议书,其中5个行政村开展森林生态银行合作造林2364亩,其中,六墩、旧县村两村有发放股权证,已有170户林农成为“股民”,完成合同签订面积556亩。

林下经济,多元繁荣

旧县乡没有止步于单纯的资源流转,而是进一步扩宽林下经济发展路径,打造特色产业链。在林荫之下,黄精悄然生长,蜜蜂忙碌采蜜。村民们不再单纯依赖卖木材,林药、林蜂、林菌……一个个新兴业态在绿荫掩映下茁壮成长,为林农带来了可观的额外收入。走在林间小路,耳畔是鸟儿歌唱,眼前是药材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这份宁静与繁华交织的画面,正是对乡村振兴最好的注释。

在旧县乡六墩村的马蹄岙家庭林场,只见上百个蜂箱错落有致,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蜂箱飞舞,林场负责人朱登发戴着防蜂帽,娴熟地打开蜂箱盖取出蜂巢,仔细查看蜂蜜酿造情况。

“养蜂既不占用耕地,也不占用林地,只需要把蜂箱放在林间的空地,蜜蜂就会飞到林子里面去采集花粉花蜜。”朱登发介绍,林下养蜂是一个低投资、门槛低、成本少、收益快的经济项目。

“我家的蜂蜜供不应求,多亏了‘森林生态银行’的支持,现在我们也是做‘品牌’生意的人啦!”朱登发骄傲地说道。

林下经济,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是“两山论”的生动实践。旧县乡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为主的林下经济,林下经济利用林地4117亩,总产值接近500多万元,既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又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像一座“绿色银行”,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输送新动能。

林权改革使得山林具有强劲的经济活力与生态价值,郁郁葱葱的林海不仅是生态美景的展现,更是兴林富民的希望所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旧县乡正朝着生态良好、林农富裕的美好未来稳步迈进……(周燕兰)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