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湛卢文化 > 正文
生产习俗④ 松溪水运的前世今生(之二)
2025-01-16 23:01:15 来源: 史志松溪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三、水上货物运输

(一)木帆船运输

木帆船是松溪县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因形如麻雀而得名,又称麻雀船、舴艋船、鼠船。雀船头尾尖且微翘,中间宽,船帮呈微弧形,状如梭子,船上有船篷,船头有桅帆,船尾有舵,并配有竹篙、双桨。麻雀船使用头尾梢,转弯灵活,操作轻便,适合闽江水域的航运条件。上行可达旧县岩下,下行可达建瓯、南平、福州等地。1949年,全县共有木帆船146条。

建国前有水南造船厂和张屯造船厂生产木帆船,建国后建立“松溪县造船社”,生产能力和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1969年后木帆船运输停航。

在长期的水运历史中,在松溪河的航道旁形成了货物集散的五大码头。

大南门码头:位于松溪县城城南惠政桥下(今红旗桥),有上下两个码头,货物装卸吞吐量达150吨。明清至国民时期,码头上的桥头街是县城集市贸易的主街。

大西门码头:位于松溪县城大西门外浮桥头,由河卵石和石板砌成,可泊木帆船二三十艘,装卸货物的吨位低于南门码头。

大布码头:位于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可泊船筏五六十艘(条)。大布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水路竹筏可通浙江竹口,木帆船可通县城直达建瓯、南平等地,是闽浙货物转运的重要码头。

旧县码头:位于松溪县旧县乡旧县村的通济桥下,可泊船筏三、四十艘(条)。旧县古为县治之地,是松源溪、竹口溪、渭田溪三水汇合处。上航竹筏可通浙江省庆元县的新窑、竹口以及本县的渭田、溪东,下航船筏直抵县城。

梅口码头:位于松溪县郑墩镇梅口村。梅口码头在松溪河的水运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松溪河经此流出县域,因此梅口扼松溪之“尾”而独拥优势,可辐射政和东平、建阳樟墩、浦城水北和本县花桥、郑墩、祖墩等地,商品集散规模为全县最大。当年,这里每天停泊木帆船少时六七十艘,多时可容上百艘,是闽北最繁荣的商品集散地码头之一。

(二)竹筏运输

松溪县自古就有“比竹为桴,以达往来”的记载。竹筏的运量虽然比船少,但是分布广、数量多、历史长,是船运的辅助运力。竹筏是沟通松溪四乡商业网的主要运输工具,也是沟通闽浙水路航线的主要运输工具。

货筏是指运载货物的专业筏,筏长8-10米,宽8-12根毛竹,筏中设有木架放货。除大溪(旧县汇流口以下)可通木帆船和货筏外,其支流:竹口溪可通至竹口,六墩溪可通至六墩,渭田溪可通至溪东,杉溪可通至花桥。

(三)木(竹)排运输

木材、毛竹是松溪县的两大资源,其运输全靠水运。先将木筒(毛竹)抬到溪流河岸,用“赶羊”方式漂流至松溪,然后在河湾缓流处(俗称“排堀”)截拦集材,装钉成排,放运至南平,再由南平转运到福州。

漂流竹木材很危险,俗谚称“一手拿金饭碗,一手拿饭筒(乞丐讨饭的工具)”,运营商随时有倾家荡产的危险。

(四)搬运装卸

码头搬运,俗称“起水”,是一种有行帮组织的集体行业,活动在溪河码头上,专为商旅搬运装卸货物行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码头搬运工人因争抬货物闹事,县署曾立“永禁革碑”于西门码头。清末至民间时期,商业萧条,码头搬运僧多粥少,工人各自另谋生计。建国后成立搬运服务社,负责统一管理,现已改制解体。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