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讲好松溪故事,松溪讲习班将通过深入挖掘、广泛传播,宣传党史知识,弘扬地域文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松溪的“生产习俗”。 交通是社会经济的命脉,水运又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人类有了生产和商品交换,作为流通环节的水运便应运而生。随着劳动实践和生产力的提高,水运的形式不断的演进,规模和范围也不断地扩大。松溪的水运发展同样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演变息息相关,充满着盛衰交替。 松溪境内山脉逶迤绵亘,连山如屏,山地面积约占82%。由于山多谷深,陆路交通十分不便,据有关资料记载,除有驿道通往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和建宁府(建瓯市)外,有通往龙泉、庆元、浦城、政和、建瓯、建阳、崇安等地的古道,古道路宽1米,可通轿、车、马等古代交通工具。在1958年公路开通之前,水路是松溪县文化传播、经济交流、人员往来的交通大动脉。 一、水运历史 松溪县水运历史悠久,大规模水运自唐朝开航,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由于公路建设、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河床的变化,水上运输逐渐停航改业。 水运是古代松溪县文化传播、经济交流、人员往来的主要方式。在贸易上,是粮食、木材、毛竹等物产和茶叶、笋干、香菇土特产输出的主要路线,也是食盐、京杂、百货以及工业品等输入的主要路线。在交通上,是人民群众、仕官商旅的主要来往途径。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赵昰自处州出发后,沿松溪河乘船到达福州称帝。在军事上,是文件传递、官兵过往的主要路线。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攻陷松溪县城,建宁府曾派统带水师道员带领兵船来松攻打县城。 二、水系与航道 松溪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境内支流密布,形成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松溪水系以松溪河为干流,东南侧有安溪、李墩溪、外屯溪、七里溪、七星溪、后山溪、水源溪、溪屯溪、箬溪等10公里以上的支流汇入;西北侧有竹口溪、渭田溪、钱园溪、杉溪、新铺溪、界溪等10公里以上的支流汇入。 松溪河是松溪人民的母亲河,因其古时两岸乔松参天,故名。松溪河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自马蹄岙入境,经旧县、河东、松源、郑墩,从洪门出境,在松溪境内为48公里。松溪河至建瓯市水西汇入建溪,最终汇入闽江,干流总长196公里。 松溪县的主要航道就是松溪河干流,可通木帆船和的竹筏。竹筏逆水上行可通至浙江省庆元县的新窑、竹口等地;木帆船可达建瓯、南平、福州等县市。在未通公路前,这条水路是松溪县的主要交通运输路线。其他支流源高水急,礁滩多,坡降大,对通航运输方面利用率很低,一般只能通竹筏和流放漂木。 来 源:史志松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