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湛卢文化 > 正文
生产习俗① 盖新厝 上大梁(一)
2025-01-03 10:55:12 来源: 史志松溪  责任编辑: 王俊杰  

松溪素以农业为重,主要依据二十四节气开展生产活动,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产习俗。这些生产习俗作为一种农耕文化的创造,可以传授生产经验,指导社会生产,保护生态资源,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这些习俗通常以乡规民约和代际传承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松溪山常青,水常绿,生活更富足,人民更勤劳。

本期推出的是本地作者吴衍连撰写的文章《盖新厝 上大梁》(一)。

南方的初冬,忙完秋收的农人脸上荡起丰收的喜悦,繁忙的农事虽已过,但农人辛勤耕作的身影还常在田畴阡陌间穿梭。

初冬雨水少,正是盖房子的好季节。在松溪民间,盖房算是人生一件大事,人们都特别的慎重。

首先是选址。对于房址的选择是有讲究,曾经是坟地或是庙宇的首先排除,其次是阴暗潮湿的或是有危险隐患的,诸如临水或靠山坡很近的不选。选好地址后,还得请风水先生挑选吉日良辰动工,奠基这天全家人要到齐,在建房址处,摆上“七宝”等祭品,燃一串鞭炮,再按时辰开挖地基。

筑  墙

盖房大都是“全家总动员”。

地基做好了开始筑土墙,筑土墙得多人协作,自家劳力少无法完成。那时经济不宽裕,一般少雇工,多是叫同村的亲戚朋友来帮忙,以后亲戚朋友家有需要帮忙的再去帮他们,叫做换工。筑墙的时间大多选在农闲的秋末初冬,这时天高气爽,是一年少雨季节。筑土墙怕下雨,泥土水分太多会流失,夯不实墙体。所谓的土墙是就地取材,用地基挖出的泥土,通过两块大约一尺多宽的两块木板和扒钉等固定在地基上,然后倒上泥土,几人各用一根下大上小的木棍用力把泥土夯实,到填满木块里的高度再往上移,如此往复,筑到房子所需的高度。

土墙筑好后,请来木匠师傅做木工。房子的框架用多根木头通过榫头相连支起后,就等上梁了。

伐  梁

梁木是不能落土又不能让人触摸,为了好保管,一般人家是上梁的前两日才去山上伐梁。梁木早就选好,甚至是几年前预留的。梁木的选择有讲究,一定得用杉木,而且最好是长在南山的,参天耸立、枝繁叶茂的杉木。树的上下两端大小相近,梁木的旁边一定要有一棵和它长一起的杉木,如果有多棵小杉树更好,以兆子孙繁衍兴旺发达。伐梁木时也很有讲究,梁木选大的砍,小的留着。梁木伐倒的方向要朝南方,而且不能破坏周围的小杉树,因为周围的树木寓意着子孙兴旺。

梁木伐倒后,要连顶端的枝丫整棵扛回家,以示做事有头有尾。扛回的梁木不能放地下,必须放在木马上。木工师傅制作梁木前要点香、净符,也就是请奠拜祖师鲁班师傅,而后根据建筑的尺寸动斧取梁。梁的下方中央部分画着一面八卦,表示避邪化煞、镇宅平安。梁木制作好后,不能让人触摸,中间用一块大红布盖着。(未完待续)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