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确定并发布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目前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双重伤害,也给家庭、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当今世界重大公共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 A 我市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态势 我市艾滋病疫情管控情况如何?近日,记者从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市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态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我市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出现“两头翘”的趋势,一个是青年学生人群,另一个是老年人群。 相关专家指出,青年人的身体虽已发育成熟,但性心理未必足够成熟,且不一定具备充分的性知识,加上青年正处于性活跃期,一般无固定性伴侣,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较大。 而老年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由于部分老年人丧偶,或因各种原因导致婚内无法满足性需求,且老年人的性防护意识较淡薄,导致婚外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较高。 B 多措并举推进防艾抗艾工作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并及时治疗患者,我市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进防艾抗艾工作:加强疫情监测与感染者随访工作,做好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加大高危人群干预的工作力度和质量、扩大干预覆盖面,加强监管场所HIV抗体检测和宣教干预等等。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处于潜伏状态,这个期间感染者不会出现任何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艾滋病的筛查检测发现感染者。”南平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筛查检测在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上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共建立了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的规范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室34家,都开通了咨询热线电话。对各类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检测,以求最大限度地发现感染者。同时,我市加强艾滋病筛查实验的网格化建设,全市设立了HIV确证实验室1个,HIV初筛实验室38个,为艾滋病的发现与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均已设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宣传落实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规范抗病毒治疗和对患者的关怀,定期对病人进行医学随访、免费CD4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同时对病人和感染者进行心理疏导、依从性教育等。 此外,全市大力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力度,结合日常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活动,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大众宣教,同时深入社区、学校、工厂、街头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重点人群和大众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C 着力提升艾滋病防治知识 “通过这些年来的宣教,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升,但仍有不少人谈‘艾’色变。”南平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HIV传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接触足够量的病毒,二是“有效”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性传播,即通过性交方式在同性或异性之间传播,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大约全球70%至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艾滋病,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比逐年上升。二是血液传播,即通过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三是母婴传播,即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传染给下一代。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母亲传给下一代的几率是15%至50%,在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其感染概率最低可降到2%以下。 “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南平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强调,如咳嗽、打喷嚏、握手、拥抱,共用电话、餐具、钱币、被褥、马桶、游泳池,或蚊子叮咬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如何远离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实际上,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治愈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或方法,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外表健康的人也可能是病人,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很重要。”市疾控防艾专家强调,艾滋病威胁每一个人和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应当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滋病、了解艾滋病、抵御艾滋病、远离艾滋病。(李思敏 林水鑫 张俣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