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休闲旅游 > 正文
旅途承“茗影” 时短却情长
2022-11-22 09:10:01 来源: 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10月30日,福州办完事,联系上多年茶友觉人老师,乘高铁前往武夷山旅游。

武夷山之行,觉人老师推荐了一家当地民宿——“茗影轩”,为我带来一次难忘的体验。

茗影轩,以“摄影”和“茶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民宿,新中式徽派建筑风格,室内采用别具特色的三雕文化及农耕文化为装饰元素。

茗影轩在武夷山颇有名气,108岁茶寿的张天福老先生是茶界泰斗,他的外甥女婿刘达友是这家客栈的主人,一位国家级摄影艺术家,传统文化践行者,热爱自然的环保主义者。

茗影轩小院内有布局精巧、灵动的休闲空间:品茗,阅览,用餐,健身,聊天。空间中、过道上、房间里随处可见他的摄影作品——记录武夷山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细细观赏,是一幅幅迷人的影像。

11月10日,我们返回北京。至今仍然惦念那仰着脖子怎么也看不够的蓝天,那一树闪光的明黄,惦记着那条条银杏大道,以及那路旁树下一长排泊车,连同前后车窗都落满了的银杏树叶。借用一句“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明年,再会。

体验了一段惬意舒适的生活

日式榻榻米,连着一间竹林景观小屋。我入住的是茗影轩《竹影空星》亲子房,一到这间带圆门的小卧房,便瞬间喜欢上了。我一进屋便脱鞋跳上榻榻米,拉开圆门窗帘,蹦上洁白柔软的小床,望着玻璃顶上的蓝天、徽派建筑的屋檐,周边竹林静静包围,阳光暖暖地照着,旅途的劳顿一扫而空。

此时风起,竹叶沙沙作响欢快摇曳,似在欢迎我这位“不速之客”。

突然,一滴、两滴、滴滴答答……越来越急促的雨水从屋顶的房檐瓦楞,飘落到玻璃屋顶上。雨越来越大,小屋周围竹枝随雨带风不断摇曳,从清晰到模糊,如同水墨一般,绘就一幅写实到写意的画面,令人欣喜不已。

后来得知这是茗影轩建筑设计的精妙:入住亲子房手按“呼雨器”,倾刻间,“雨水”便从屋顶瓦当间分流而下,水滴携氧融入水田里,滋养了床头玻璃房外的水稻、水葫芦、睡莲,还有游弋的鱼儿。据说,这里夏天还会有小蝌蚪,慢慢长大成呱呱叫的大青蛙。

在这个亲子房阳台上,清晨可聆听鸟儿清脆欢唱,白天能观察稻谷生长变化,还有竹林婆娑与光影曼妙,傍晚卧看夕阳西下的彩云,待夜幕慢慢降临,仰望星空欣赏月色,勾起童年记忆,令人无比眷恋。

茗影轩的主人刘达友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方式经营着这家民宿,把传承农耕文明,弘扬茶文化,融入与“茗影轩”的客人日常对话交流与品茗体验活动中。他把对武夷山的热爱,以细腻的视觉表达,捕捉大自然和动植物精妙瞬间呈现在“美在武夷山”系列摄影作品中。“呵护”“干涸的河床”等作品,不仅引发人们对地球保护及环境恶化现象的反思,也加深人们对武夷山“世遗”的爱护与关切之情。

刘达友为人谦和,每天用手机为住店旅客留下在茗影轩的美好片断与珍贵瞬间。不仅让旅居者体验什么是自然而美的旅拍,也能够让旅居者在以后重返茗影轩时遇见此生“当下最年轻”的自己。

回首留在武夷山的“声画”,或将成为最珍贵难得的一段人生经历。

尝到了一种“家”的味道

茗影轩的现代建筑中,巧妙融入了闽北独有的建筑材料,把农耕文明装置艺术带入生活场景,晨光中有闪着金光的稻谷禾苗,夕阳下小鸟飞到院里叼食林间的“特供水果”,亲子房内有投食孔洞设计,方便与鸟儿互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茗影轩有个野生鸟类临时救助点,在院子里芭蕉林中能养护那些受伤的鸟儿,直到康复后重返大自然。

在茗影轩的四层《听雨阁》——屋顶花园书吧与餐食空间,这里主结构的梁柱廊设计均取材于闽北古民居,把三雕文化巧妙融入新中式建筑装饰中。

清晨,阳光照亮整个空间,餐厅中央一长排书架陈列武夷山当地风光、民俗、茶文化书籍及各类图书画册。艳丽的三角梅在雕花梁柱隔栅中优美伸展着舞姿,四张长长木制餐桌成T字形摆放,玻璃台面下也是木雕花板承案,分别放入不同谷物种子,呈现春、夏、秋、冬主题。

周围空间陈设着农耕的古老用具、长有青苔的石槽石缸,石缸里养着芭蕉与浮萍……坐在这里用餐,很有仪式感。

一日三餐都可以在此享用,像在家里一样,掌勺的人是刘达友的姐姐刘子玉,每天由她精心主理的日常菜肴十分可口。与她闲聊时才知道,她曾当过厨师,难怪一日三餐她能变着花样做出家常又讲究的美食来。

原汁原味的蔬菜,还有每餐不同的各种手工面食:热拌面、凉拌面、汤面,肉燕蒸饺,白胖松软的馒头。其中茶面很有特色,当地人离不了茶,刘达友为老父亲吞咽方便特制茶干面。

我最爱吃刘子玉做的各种当地风味的佐餐小菜,还品尝到用绿芭蕉叶托上的雪白软糯咸口叶儿粑。有时上楼用餐晚了,她会把热菜存在蒸笼中保温。在得知我受凉感冒后,立马给我熬了一壶紫苏中药驱寒,中午还为我炖了“牛奶根老鸭汤”滋补滋补身子,感动、温暖。让我尝到了一种“家”的味道。

享受了一缕有茶相伴的时光

茗影轩室内外有四、五处品茗空间,外出游走归来便可去茶室品茗。我最喜欢去三楼端头半户外的一间茶室,透过结满瓜果的藤蔓还可见山望云,在这里,各种岩茶可随心品尝,直至彩霞满天、夕阳西沉。

刘达友得空时,也会为我们用山泉水泡功夫茶,边喝边聊武夷山的历史文化及茶事,一起欣赏有趣视频,还聊他关于民宿联盟互动的设想……

有天晚餐后还让我们体验一把岩茶品鉴:一排八只白瓷碗分别盛一道茶汤,用勺子分别舀入杯中去品,从第一泡到第八泡,品鉴茶汤的口感及香气差异与变化,闻勺子的留香变化,品鉴岩茶的山场、焙火、品种及制茶工艺……很有意思。

在武夷山,随处都可以成为品茗的空间。

离开武夷山前约上觉人老师一起去“遇林亭建窑古址”山林泉边,这次是自带茶具和小瓦斯炉围坐山涧旁古树下烧泉水品茗。觉人老师对岩茶有颇深研究,对岩茶神秘的“骨”感的见解,让我对品鉴岩茶的“韵”开始有了富有层次变化的感官及身心体验。我们在鸟鸣泉水叮咚声中,数百年古树下,打开一泡老枞水仙“物外”,在品茗吟诗的雅趣中“穿越”,在岩茶“香清甘活”中沉醉。大自然中这岩茶传递着奇特的情感,把我带入“ 人我合一、茶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离别前一天晩上,觉人老师带夫人周小梅特意抽时间过来侍茶,我们一起聚集在茗影轩一楼小型会客室:落地大玻璃窗外蕉影幽幽,被救养的鸽子和鸟儿,在窗外它们的“伊甸园”里自在欢唱飞起停落。客厅正墙悬挂着张天福先生百岁时题写的“俭清和静”——中国茶礼。108岁茶寿的张天福老先生,诠释的美好茶人生,对我们也颇有启示。

众生忙于寻“福”的路上,心福,不在于形式,就在每时每刻,在当下自己的心田。苏东坡曰:“不可居无竹”。王安石说“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俭清和静,是“茗影轩”这家民宿的神韵和写照。俭清和静,是茶礼,也是茶训,是人生追求的一种十分高级的境界。

在茗影轩,看着窗前院里的青竹,每天都能品上几款武夷山的茶人用心用情专业制作的上好岩茶,我在武夷山水间品到了丰富、饱满、馥郁的真味,体味了觉人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武夷山的人真的是太幸福啦。”

武夷山人,有情有义。这里一草一木充满灵性,此行我更深理解觉人老师在《觉茶》书中的一句话的含义:“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枚鲜活的灵魂”。

是的,“岩韵”是武夷山茶的魂。茶有魂,人,亦当有魂。(张泽)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