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生活资讯 > 健康养生 > 正文
远离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2022-11-16 09:19:36 来源: 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科学、实用的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治疗、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技能。通过开展糖尿病相关科普活动,可以加强人们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并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在我国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都不到50%,许多人知道,要远离糖尿病,就要做到“少吃多动”,但是,在专业的临床一线内分泌科医师看来,虽然糖尿病患者群体庞大,但是在糖尿病治疗和患者管理方面,仍旧存在许多误区。为此,记者特地邀请南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赖丽娟,让她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治疗和管控过程中那些“对”与“不对”。

误区一 “我没有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糖”并非指的是甜食中含的“糖”,长期进食过量糖分会增加胰腺的负担,再加上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并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吃糖太多就一定会得糖尿病。赖丽娟说,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后闻“糖”色变,甚至不敢吃水果,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水果中含有的很多维生素、微量元素,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糖尿病患者对食品选择的考量不是看某种食品甜不甜,而是在于这个食品升高血糖的能力——也就是升糖指数(GI),食物的升糖指数越高,对血糖控制越不利,很多水果的升糖指数甚至低于日常主食。所以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在8mmol/L以内,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摄入水果,但要控制总量,不能吃多。对于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人,可以等血糖控制平稳后再吃水果。

有些人觉得,因为牛奶里含乳糖,酸奶含少量乳糖和蔗糖,所以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虽然牛奶里含乳糖,但其血糖反应仍然比米饭馒头低得多,而且在早餐喝牛奶配合粮谷类主食,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酸奶中的乳酸有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作用,自制无糖酸奶对有血糖需求的人群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

误区二

“得了糖尿病,我什么都不敢吃了”

吃与动是糖尿病控制的“两驾马车”,缺一不可,不能只控制吃,也不能只顾着动。赖丽娟强调,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非严苛的饮食才是最佳的选择,患者更应注意食物的选择,如用粗粮来代替白米饭,用鱼肉代替猪肉等。糖尿病患者一个基本的饮食原则就是控制总热量,少食含糖高,或者淀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因为它们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同时建议多吃蔬菜,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并且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与许多疾病一样,“早发现早治疗”也是防控糖尿病的关键。糖尿病在“选择”患者时也有自己的“偏好”,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偏胖且运动较少的,日常饮食喜欢高热量食品,常喝饮料,抽烟饮酒,有糖尿病家族史(家族三代内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就算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当到医院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查出血糖偏高,可以进一步做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赖丽娟说,有的患者通过改变饮食,加强运动,将血糖控制在健康范围内,但此时并不意味着远离糖尿病的“威胁”,此类患者应留意身体状况,定期监测血糖变化。

误区三

“我没有任何不舒服,即便血糖高也不需要治疗”

“每个人对高血糖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查出高血糖,一定要到专科门诊进行治疗。”赖丽娟强调,在临床工作中,她发现不同个体对高血糖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血糖刚过7mmol/L,就已经觉得头晕目眩,而有的人血糖到了15mmol/L,依旧没有任何症状,或是仅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口渴。

针对许多血糖位于临界值的患者往往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的情况,赖丽娟建议,一旦出现血糖异常,最好到专科门诊进行糖尿病的分型,之后再根据个体情况,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调整,要重视高血糖的管理。而平时身体健康的普通人群,如果出现多饮、多尿,视物模糊,消瘦、乏力,伤口难以愈合的症状,女性群体出现难以治愈的阴道炎,泌尿生殖系感染等,此时应到医院检测血糖是否正常。

高血糖无症状不代表身体没问题,糖尿病的危害就在于并发症。高血糖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几乎没有死角。糖尿病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并发症,而非缓解症状,即使症状缓解,仍需治疗。

误区四

“我在外面理疗店做了康复治疗,理疗师说糖尿病痊愈了”

“糖尿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如果外面某些康复理疗店告诉患者糖尿病可以治愈,那绝对是骗人的。”赖丽娟说,在日常门诊中,她接诊过不少到理疗室治疗而耽误病情的糖尿病患者,也有许多老年人偏信吃蜂胶、海藻、天花粉等“神药”可以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实际上,这些大部分无法获取药品准入号的“神药”多数是商家夸大宣传的产物。老年人误信“神药”的功效,擅自停止服用正规医院的治疗药物,不仅使得血糖波动较大,而且可能诱发某些糖尿病并发症。部分成分不明的“神药”可能添加了降血糖的西药,平时有接受正常治疗的患者再吃“神药”,可能造成血糖过度降低,而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这样是十分危险的。

一旦出现高血糖,将会危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健康,比如伴随高血压、高血脂,出现心率失常,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甚至需要截肢等。而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中风是发病率较高的几种糖尿病并发症。赖丽娟介绍,在临床上,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大部分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有的人则是糖尿病患病年数较长。许多患上了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老年人到医院想要做手术时,才发现血糖高,不符合手术标准,此类患者需要先控制血糖,再进行手术,而在医院眼科门诊中,血糖“达标率”甚至不足50%。

误区五

“我只是在孕期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生完孩子就好了”

对于许多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妈妈来说,妊娠糖尿病如同一个梦魇,让原本美好的孕期变得不堪其扰。

孕期血糖与非怀孕期间血糖标准不同,且孕期内分泌较为紊乱,此时分泌的激素会导致怀孕期间血糖变化较大,所以与正常人的血糖有所差别。如果孕妇出现血糖很高的情况,可能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

赖丽娟说,不少孕妈妈在孕期极为克制,将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是生完孩子却不注重后续血糖的监测和饮食的控制。实际上,妊娠糖尿病中有10%至20%的人会在后续转化为真正的糖尿病,因此,孕妈妈们在“卸货”后,也要注意到专科门诊监测血糖状况,注意自身的血糖变化。在采访中,赖丽娟谈到一位特殊的病例,该名女性在五年前怀一胎时曾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当时血糖控制良好,产后也未持续出现高血糖的症状,五年后怀二胎再度被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孕期血糖控制还是不错,可是就在二胎产后3至4个月时,该女性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送入院治疗。经分析,该女性产后发生的糖尿病类型与孕期不同,在酮症酸中毒纠正后,该女性需要长期接受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误区六

“我的糖尿病很严重了,所以才需要打胰岛素”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糖尿病严重后才使用的药物,实际上,胰岛素并非是糖尿病严重后才用,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赖丽娟说,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应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而且往往需要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标,即可启动胰岛素治疗。新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可首选胰岛素治疗。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分型困难,与1型糖尿病难以鉴别时,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确定分型后再根据分型和具体病情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当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也需使用胰岛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妊娠、围手术期等,也需要选择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有些患者会担心,一旦启用胰岛素治疗就有“成瘾性”,所以十分抗拒使用药物。实际上,胰岛素是一种由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生理性激素,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糖尿病高血糖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胰岛素治疗就是补足体内缺乏的胰岛素,属于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不存在胰岛素“成瘾性”之说。(李思敏 林水鑫 杨德鸣)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