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生活资讯 > 健康养生 > 正文
“救”在身边,请收好这份急救指南!
2022-07-15 09:19:35 来源: 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暑期已至,天气酷热,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每个溺亡者的背后,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家庭,令人痛心,令人惋惜。

近年来,为帮助广大学生增强防溺水安全意识,掌握防溺水知识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我市教育系统与南平市红十字会长期到学校开展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活动,为在校师生示范心肺复苏重点要求、宣讲防溺水安全知识、组织学生一起学习防溺水“六不准”,通过实例讲解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溺水情况、溺水时自救互救的方法等,教育学生不要私自或结伴下水游泳,把防溺水“六不准”牢记在心,落实到行动中。

日前,记者走访南平市红十字会,采访防溺水、气道异物梗阻等一些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急救知识,以飨读者。

溺水急救有哪些误区?遇到溺水如何正确施救?

溺水,是指人被淹没在水中并导致呼吸障碍及窒息的状况。溺水的过程很快,一般4-6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要争分夺秒迅速积极抢救。

“溺水在夏季最为常见,一般男孩比女孩多。其中,5岁以下的孩子及青少年最容易溺水。”市红十字会综合科科长、急救员培训师王建东说,“其中,5岁以下孩子溺水的高发场所为小区游泳池,家中的浴缸、储水的水桶;青少年溺水的高发场所为水库、河流、湖泊和海滩。”

王建东表示,如果遇到有人溺水,急救要避免两个常见误区。“第一个是手拉手‘人链’施救。手拉手结成‘人链’施救非常危险,若出现体力不支,脚下打滑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连环溺水事故发生。第二个是倒背控水。倒背控水不仅会导致溺水者胃内容物排出,增加误吸入肺部的风险,而且会耽误黄金抢救时间。”

“一旦发现人溺水,千万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声呼救,寻求帮助,并拨打110、120,呼叫急救服务。”王建东介绍,救助时,救助者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充分做好自我保护。要尽量在岸边进行施救。如果是近距离救援,可以将裤带、树枝、毛巾、竹竿等伸给溺水者,把溺水者拉上岸。为避免刺伤溺水者,伸出工具时要从侧面移动。如果是远距离救援,可以采用抛掷法进行救援,用绳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空的矿泉水瓶、塑料桶、救生圈、木板等抛向溺水者,帮助溺水者借物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王建东说,如果现场有小船、竹筏等,受过必要训练的专业救援人员可使用工具划向溺水者,从侧面接近,并且从船尾把溺水者拉上船。

“在没有任何救助工具可以利用的溺水现场,救护者需要下水救援时,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在确保自身安全、最好有同伴协助并且携带浮具的情况下,再跳到水中进行救援。”王建东表示,如果溺水者清醒,并且在水中挣扎,要迅速绕到背后,从其后面靠近,不要被慌乱挣扎中的落水者抓住,“要从后面用双手托住溺水者的腋下,两人均采用利于呼吸的仰泳姿势,把溺水者带回安全处,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浮具。”

如果溺水者已经昏迷,可以从正面接近,抓住溺水者的手腕,侧泳将其带回。“在水中时,有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王建东说。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先让溺水者平躺在地面上,检查是否有意识、呼吸和脉搏,如果口中有淤泥与杂草等,及时清除。无须控水!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水会作为异物阻塞气道。”王建东说,要尽快实施心肺复苏,把溺水者仰面放在岸边平地上,如果有呼吸心跳,但意识不清楚,应尽量将其保持侧卧位,清除口鼻异物,保证呼吸畅通,密切观察呼吸和心跳变化。“在溺水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保证呼吸通畅,实施其他救护措施。自主能力正常者,可协助其自行采用催吐方法排出胃内水,催吐有致误吸的风险,救护者应随时观察溺水者。”

如果溺水者失去意识,呼吸不正常或者触及不到脉搏怎么办?应先进行2-5次人工呼吸。然后从胸外按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王建东说,每5个循环(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1个循环)判断心肺复苏效果,若未恢复呼吸心跳,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不要轻易放弃抢救,应坚持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要为溺水者保暖。

王建东提醒,防止学生溺水事故,关键在于预防,家长和学生一定要时刻牢记这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擅自下水施救。“希望广大家长,特别是家有未成年子女的家长,要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全面担起监护职责,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孩子的防溺水工作。”

有人突然晕倒,如何施救?

有时候,我们在路上行走,发现有人突然晕倒,该如何施救?

“首先要确认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王建东说,施救者要快速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自身和患者安全保护与防护措施。

其次,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及反应。“施救者用双手轻拍患者的双肩,俯身在其两侧耳边高声呼唤,如果患者不说话、不睁眼、不会动,无反应,可判断为无意识。”王建东说,第三要检查呼吸。“患者如果为俯卧位,应先将其翻转为仰卧位。用‘听、看、感觉’的方法检查患者呼吸,判断时间约10秒。如果患者有呼吸,要守护他(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则有可能是心搏骤停。”

王建东表示,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向周围人求助,拨打急救电话,并取来附近的AED。

“常用的急救方式为胸外按压,也就是心肺复苏。”王建东说,施救者首先暴露患者胸部,将一只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掌心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按压深度5~6 厘米,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原状,按压30次,开始人工呼吸。

吹气之前要先检查患者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将其取出。左手放在患者额部,向下压,右手两指放在病人下颌处,轻托下额,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通常使患者下颌角及耳垂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正确的人工呼吸是要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伤员的鼻翼,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周围,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约1秒钟),边吹边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吹气量以胸廓隆起为宜,吹两口气,立刻继续按压。”王建东说,施救过程中要循环做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30:2),每5组评估患者呼吸和脉搏。“现场如果有AED,使用时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尽快电除颤。”

王建东表示,如患者出现有效指征(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跳动;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发出呻吟声),表示心肺复苏成功,应停止心肺复苏术,将患者置于复原体位(稳定侧卧位),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安抚伤病员情绪,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来。“如未出现有效指征,继续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生到达现场。”

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如何识别并施救?

气道异物梗阻,临床一般是指喉、气管及支气管吸入性异物。日常生活中,成人和儿童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怎么办?

王建东表示,气道异物梗阻的识别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常不由自主地以一只手或双手紧贴颈前喉部,称为“V”形手势。“一旦发现这个手势,很大可能就是气道异物梗阻。并且,气道异物梗阻分为不完全气道异物梗阻和完全气道异物梗阻。”

不完全气道异物梗阻表现为:患者可以说话或者发出声音,可以咳嗽、呕吐。患者可能呼吸困难,张口吸气时发出尖锐的哨声,或呼吸作响,可有面色、皮肤、甲床和口腔黏膜的青紫。

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表现为:患者不能说话、咳嗽和呼吸,面色青紫,很快发生意识丧失,昏迷倒地。如果不能及时解除梗阻,患者很快因缺氧而发生死亡。

王建东表示,如果患者表现出轻度的气道梗阻症状,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争取排出异物。不要立即进行叩击背部、冲击腹部和胸部等现场处理,避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加重气道梗阻。“如果患者表现为严重的气道梗阻症状,但意识清醒,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根据情况采取背部叩击、腹部冲击或胸部冲击等方法进行施救。”

背部叩击法如何操作?王建东介绍说,实施背部叩击法,施救者要站到患者身后或者跪在患儿身后,用一只手支撑患者胸部,让患者前倾(腰部向前弯曲),利于异物从口中排出,而不是顺呼吸道下滑。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患者两肩胛骨之间用力叩击5次;每次叩击后检查气道梗阻是否解除,如果解除,不必做满5次。

王建东说,当背部叩击不能解除患者气道梗阻时,立即实施腹部冲击。“施救者要站在患者身后或单膝跪在患儿身后,用双臂环绕患者腰部,让患者弯腰前倾;此时,施救者一只手握拳,握拳手的拇指侧紧抵患者剑突和肚脐之间(脐上两横指),另一只手握紧此拳,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重复5次。每次腹部冲击后检查气道梗阻是否解除,如果解除,不必做满5次,如果梗阻没有解除,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

王建东还表示,当没有他人在现场相助,打电话又困难,不能说话报告情况时,可以采取自救腹部冲击法。“患者一只手握拳,用拳头的拇指侧紧抵剑突和肚脐之间(脐上两横指处),另一只手紧握此拳头,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还可选择将上腹部抵压在一块坚硬的平面上,如椅背、桌缘、走廊栏杆等处,弯腰并连续向内、向上冲击,直至排出异物。”

对于肥胖和怀孕的气道异物梗阻患者,施救者无法环抱患者的腹部,应采用胸部冲击法代替腹部冲击法。王建东介绍,施救者用双臂从患者腋下自后向前环绕其胸部,一只手握拳,拇指侧置于患者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骨缘和剑突;另一只手紧握此拳,用力收紧手臂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5次。

“气道内异物被清除后,即使看起来状态良好的患者,也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没有损伤气道或其他内脏器官。”王建东提醒,患者一旦失去意识,应立即小心地将其平放在地上,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实施心肺复苏。(卢国华)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