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闽北大地,诗意流淌,城市、山林、群鸟、绿道、河流交错呈现,好似一幅绵延的水墨画卷…… 12月的松荫溪畔,宾客盈门,仍处处显露着生机。2020年,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千年松溪·百年蔗”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及颁奖典礼的精彩绽放,让人们对松溪有了再认识、再熟悉。 松溪地处闽北浙南交界处,因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的美景而得名,是闽北首个国家生态县,森林覆盖率75.5%,绿化程度93.3%,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林木蓄积量592.2万立方米,素有“绿色金库”的美称。 自然生态赋予了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双循环”背景下,如何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松溪人从未停下过创新探索的脚步。松溪县委书记黄美萍接受人民论坛采访时表示,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构建松溪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松溪首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松溪持续举办“百年蔗”文化旅游节,希望通过这张名片让更多人发现松溪、了解松溪、品味松溪,加速推进松溪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据史料记载,“百年蔗”是清朝雍正四年(公元1727),万前村农民魏世早的祖上栽种的,并作为“风水蔗”而世代保留下来的,其宿根寿命至今已近三百年,当地人称其为“百年蔗”,其基因密码至今未被破译。 百年蔗享有“世界第一蔗”的美誉,如何让这个“宝贝”发挥出最大效益?黄美萍说,“百年蔗”是松溪生态产品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一直以来,松溪对百年蔗的管理和生产实行标准化制定,对于培育、种植和栽培等课题,也和国家甘蔗研究院及福建农林大在合作研究。此外,松溪以百年蔗的种植及加工工艺为突破口,不断丰富其延伸产品。 “百年蔗广受认可,身价年年攀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离不开松溪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推广。”福建省蔗百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斌在店里忙个不停, 他说:“百年蔗一身是宝,虽然疫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都很大,但百年蔗还是供不应求,不够卖!” 据介绍,2019年,万前村村财收入达23.83万元。其中,百年蔗产业带动人均增收约3500元,贫困户户均增收约1万元,为全县“资源”变“资产”,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当前,百年蔗已入选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名录,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绿色食品,并入围“武夷山水”品牌。 政府重视,市场认可,群众积极。在“百年蔗”活动的推动下,松溪的文化、生态、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这是一次冬日温暖的集会,松溪以“蔗”为媒,广迎各界友人,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和嘉宾前来参与;这是一场全民狂欢的盛会,松溪以“诚”待客,飨宴四海宾朋,多项活动悉数登场,精彩不落幕;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际会,松溪以“节”搭台,借智专家学者,论坛集策,共探绿色发展新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既是一次全民狂欢的盛会,也是一场高品质的文旅盛宴,点赞度关注度持续上升,极大地提升了松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人们再次见证了这座千年古邑的魅力和风采,再次奏响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乐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福建松溪将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基础,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不断提升松溪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