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湛卢文化 > 正文
松溪古廊桥
2019-07-18 09:26:13 来源: 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廊桥顾名思义,是指桥面上有廊屋的桥,也叫“厝桥”或风雨桥。福建省以溪为县名、建县于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的松溪县,境内层峦叠嶂,溪河纵横,桥的开发历史悠久。据《松溪县志》记载,到了清康熙年间,全县共有大小长短桥梁79 座;从宋朝至民国年间,松溪县共有木拱廊桥19座。经数百年风霜,松溪古廊桥已不堪重负,有的毁于水火,有的圯于人为,有的年久失修,至今已岌岌可危。全县现存的古廊桥有12座。


廊桥有三大类: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和木伸臂廊桥。廊桥中木拱廊桥最为珍贵,其珍贵在于独特的建筑结构。松溪县有据可查最早建成的亭阁式复屋木梁廊桥是惠政桥,建于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崇为六趾各高五丈许,覆屋三十二间,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惠政桥毁于解放前夕国民党溃兵之火。


至今保留完好的闽北最长的古廊桥是五福桥,明永乐九年(1411)始建,明正统、清咸丰、光绪年间重建。五福桥为石墩木伸臂廊桥,桥长105米,宽5.2米,高12米,4墩5孔。墩成舟形,条石叠砌,分水尖上雕鸟首。墩上松木纵横并排叠架,层层出伸,横架为梁。桥面条石、鹅色卵石、泥砖铺设,两侧置长凳、栅栏、披。穿栏杉木四排立柱,三十六开间。抬梁构架,单檐悬山顶,青瓦覆盖,中段架接亭,飞檐翘角,颇为壮观。五福桥两端石砌牌坊式拱门上镌刻着“五福桥”匾和历史人物,两侧书刻对联为“快步阿房睹何龙波卧,若登霄汉逢是鹊桥填”“安澜成砥柱,利济胜舟舆”,横批是“司马题留”与“风清坦道”。其引自唐杜牧《阿房宫赋》,喻此桥架设位置、壮观景象及所起的作用。桥头勒碑记载清咸丰年间太平军翼王部进渭田,曾与清兵在此鏖战。


步入桥内,仿佛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绘画长廊。柱梁为枣红色,梁枋、斗拱上绘着长方形、菱形、 圆形的彩图。其中有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东周列国”“说岳”等小说故事片断、“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以及山水画,计700多幅,画面精美,情节生动,给人以史诗般的启迪和跨越历史时空的感受。


松溪现存的另一座三孔石拱木廊桥是花桥。此桥建于清雍正年间,当时村民利用杉木搭成平板石墩桥以代渡。至道光三年被洪水冲毁,五年后村民捐助木材、稻谷、砖瓦等,并出工建造,请能工巧匠造双墩三孔喜鹊桥,加上厝房11间。至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又遭水灾,摧毁厝桥,仅留石墩,行人涉水而过,十分不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再建一座三孔石拱木廊桥。桥长36米,共11间,梁上绘以二十四孝及十八层地狱,中间供奉观音菩萨。当地人爱护古廊桥,1985年8月,花桥村立下《护桥禁碑》,定三条禁令。


松溪还有一座很漂亮的廊桥,在渭田镇角岐村。这座廊桥叫大仙桥。据明嘉靖《建宁府志》记载:“大仙桥在永宁里,洪武三十年(1397)僧本祥募建”。之后,清咸丰、宣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分别修建过。桥面上的屋廊有修补的痕迹,但是柱子横梁、屋瓦棱条,却是承载了许多历史的岁月,让今天的人们读出它们过往的辉煌和精气神。


祖墩乡山源村有一座廊桥叫南南桥,建于村庄南侧溪流上,溪水由东北向西南流过。南南桥全长13.6米,有廊屋5间;宽3.7米,四柱七檩;抬梁屋架,高4.3米,用柱24根。屋面为悬山顶,皮条脊。中间一间檩下有墨书纪年,其它间檩上亦有记载桥梁修建信息等文字。桥中西南侧设有神龛,供奉三圣公神像。神龛两侧有对联:“四序安康蒙神佑,一门清泰托圣扶”。该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的南南桥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所建。虽然经历了180多年的风雨,但整体保存较好,木构稳定。(魏 农 文/摄)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