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湛卢文化 > 正文
指尖上的松溪提线木偶
2018-11-28 10:07:10 来源: 松溪县政府网  责任编辑: 王俊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目前松溪县已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其中,市级文化遗产提线木偶作为松溪县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榜上有名,是一项指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溪提线木偶,于清代由江西传入。其唱腔属弋阳高腔的赣剧曲调(俗称江西路)。解放前,松溪提线木偶,当地俗称傀儡戏,在城关演出是很经常的。东门菩萨庙就是提线木偶的演出“基地”,在那里一演就是几个月。此外,每当“佛期”(即:菩萨生日)在不同的庙宇都有演出。有些大户人家小孩过生日,老人做寿“还愿”,也要请傀儡到庙里演出。傀儡戏虽然称其为“戏”,但还保留着古代方相驱鬼“丧家乐”原始封建宗教形式的痕迹,除娱乐之外还有被当作“禳炎祈福”之用。


建国初,松溪县提线木偶艺人中数叶袍仁一家最强,本地人称之为“老六仔”。一家四兄弟都会演傀儡戏,不仅松溪有名,而且在建阳水吉镇,浙江庆元县等地颇有声望。据说叶袍仁一家的傀儡,对阵时会耍大刀、会撑开绸伞,感情逼真,惟妙惟肖,他们还有出口成章,随编随演的才能。


松溪提线木偶演出设备十分简陋,俗话说:“十支竹竿三领被,搭成一个八封棚。”除六十几个傀儡外,只有一块两尺多见方的“底幕”,也为表演者遮身之用。表演者一般只有两人,一人在前台操纵傀儡,且不论戏文中什么行当,何种角色,都能随故事情节的推进而随时转换,演绎十分完美;另一个坐后台配合戏文手脚并用,打锣击鼓兼帮腔,技艺十分娴熟。这两人大多系师徒或父子,他们默契配合为人们所赞叹。


现在,松溪提线木偶剧团仅存路桥、车上、渭田和城关北门“四班”,其中路桥提线木偶剧团最为著名。剧团由5人组成,66岁张义仔任团长,出演将近30载。张义仔是继承其父亲张信忠的提线木偶艺术,张信忠曾在乡间演出提线木偶30年(1956至1986年),张义仔的儿子张启信又继承了前辈的提线木偶艺术,2011年开始也能独自上台表演,可谓是三代提线木偶艺术世家。


张义仔1965年曾在松溪县越剧团当了一年的学徒,1966年参加文艺宣传队,为以后的木偶戏表演打下基础。1976年,张义仔跟随父亲张信忠学习木偶戏,父子1981年外出演出,1985年张义仔单独上台表演,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表演经验。2013年,张义仔成为南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义仔的路桥提线木偶剧团现保留剧目30多本,有历代积累的传统戏和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神话剧,如《封神榜》、《白蛇传》、《包公72判》、《岳飞传》等,剧本文学性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张义仔的木偶形象完整,有两套木偶共八十几个,制作精美,神韵含蓄,栩栩如生。木偶长约1.6尺,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张义仔演出时,演员配音通过后台扩音设备播出,使舞台效果语调高亢,跌宕多变,道白、唱腔(傀儡调)以“官话”(土腔普通话)为主,有时夹杂方言,颇为风趣。


近些年,松溪县路桥木偶戏团,遇重大民俗节日和庙会、香期,常到寺庙、街头演出,时常结合计划生育、护林防火、推广烟草生产等进行政策性宣传,也会到邻近县等地巡回演出,很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