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魅力松溪> 休闲旅游 > 正文
朱熹政和祭祖诗篇 演绎千年守望佳话
2017-08-24 11:14:06 来源: 东南网旅游频道  责任编辑: 王江江  

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森墓

福建政和自古以来,风光毓秀,茶香飘溢,政和的名字寓意为“政通人和”,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朱子祖居之地政和发生过许多和谐美好的佳话,千年流传。朱熹在政和祭扫祖父朱森之墓时,曾赋诗《十月朔旦怀先陇作》,这首诗篇的背后,一则千年守望的佳话演绎了世间的善良与美好。

宋政和八年(1118年),朱松进士及第,授迪功郎,任政和县尉,并举家迁居政和。朱松在任及寓居政和期间,兴利除弊,制治有方,政绩显著,尤其注重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先后创办云根书院、星溪书院,延师讲学,施教于民,开政和文化教育之先河。其子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终成理学集大成者。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学真缔。自此,政和文风振兴,书香四溢,英才辈出,有“先贤过化之乡”和“朱子祖居地”的美誉。

朱松之父朱森是位饱学儒士,随子迁居政和后,朱森曾屡屡告诫朱松说:“政邑山明水秀,风光如画,只可惜地域僻隘,教学荒疏,尔等要涵儒教泽,以开化邑人子弟,使之成为名贤诞毓之乡。”他常到政和深山溪谷游历研学,政和县铁山凤林村护国寺的清幽与雅趣深深吸引他。朱森常在此清居,与僧人坐而论道,与山风共品香茗。

宣和三年,朱森病故,其时正逢方腊起义,道路梗阻,朱松没有选择把他父亲的灵柩运回婺源老家安葬,而是将其葬在了朱森生前极为喜爱的护国寺旁边的山间。据县志祥异篇载:“韦斋(注:朱松号韦斋先生)既葬亲于护国寺侧,一夜,紫藤联合,术者曰:此元武神披发断剑形也。左七星旗足龟蛇,而笔架山横案,当生元圣素王。后韦斋尉(注:韦斋尉指担任政和县尉的朱松)尤溪生文公(注:朱熹谥号朱文公),其面有痣如北斗,是为征应云。”

朱熹曾多次回到政和祭扫祖父朱森之墓。有一年,朱熹因公务繁忙,治学无暇,错过了清明祭祀的时节,但谨守孝道的他,仍坚持在十月初一赶赴政和祭祀先祖。当他看到祖父坟茔被当地衙门和僧人看护得很好,不禁感慨喟叹,留下了一首追慕先烈的诗。

《十月朔旦怀先陇作》

宋·朱熹

十月气候变,独怀霜露凄。

僧庐寄楸槚,馈奠失兹时。

竹柏翳阴岗,华林敝神扉。

汛扫托群隶,瞻护烦名缁。

封茔谅久安,千里一歔欷。

持身慕前烈,衔训倘在斯。

朱熹这首政和祭祖时写下的诗篇,引出了一则山寺僧人千年守护朱森坟茔的佳话。《十月朔旦怀先陇作》中“汛扫托群隶,瞻护烦名缁。”“名缁”一词代指的,正是政和县铁山镇凤林村护国寺的僧人。政和人民感念朱森涵儒教泽的功绩,故称凤林为先贤过化之地,取名为启贤乡。从朱森墓建成之后,护国寺的僧人就默默地承担起守护先贤墓园,时常管护清扫的职责,近千年来,他们一代一代将守护先贤陵墓的职责沿袭传承,年复一年,春秋祭祀,从无断绝。

明成化年间,在福建提学周孟中倡议,由邑民王窗捐资在护国寺旁重修朱森墓,同时建启贤祠三楹,由巡抚都御史高明公亲笔提写墓碑和祠匾。周孟中作启贤祠记,赞颂王窗的义举。都御史高公檄传政和县令,每年在启贤祠为朱森举行春秋祀典,并令护国寺僧永远看守坟、祠。

直到如今,一抔黄土掩贤士,千年寺僧护忠魂的佳话,仍在政通人和的朱子祖居地政和,年复一年地流芳传承。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