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新闻动态> 时评 > 正文
余光中走了 乡愁永远都在
2017-12-15 15:10:3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余光中走了,那位写下《乡愁》的桂冠诗人走了。余光中先生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世纪,曾被文坛大师梁实秋称赞“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在现代诗、现代散文、翻译、评论等文学领域都有涉猎。

虽然余光中身上有着很多光环,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还是诗人身份,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还是《乡愁》。对于这首诗,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因此被称为“乡愁诗人”,也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首现象级作品的出现,往往是因其以艺术性的手法巧妙地触及到了人们的心灵,或者打开了一段记忆,或者开启了一段叙事。《乡愁》的流行,也有着这样的逻辑。余光中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颠沛流离是人生常态。余光中也是这样,他一生都在跋涉,走过很多地方,但不管走多远,不管走过多少地方,故乡只有一个,乡愁永远都在。

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乡愁才在人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作为诗歌,《乡愁》固然有其巧妙的表达,但最关键的,还是通过巧妙的表达架起了一座桥,抵达了人们的内心深处。也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着普遍的乡愁,所以《乡愁》这首诗才会打动这么多人。曾经的生活经历发育和充实了余光中的乡愁,但如果有可能,这样的经历谁也不想拥有。

优秀的作品,有着穿越一切的力量。今天,乡愁依然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深沉情愫,这种乡愁,还常常以家国情怀的形式表现出来。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这两天出现的一幅现象级漫画——“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国家公祭日期间,这句话被许多网友转发提及,其来自于一张漫画图,图中两名分别来自1937年和2017年的女孩隔空相对,一人身边战火纷飞,一人身处和平现代。

从艺术手法上讲,这幅现象级漫画固然不错,更重要的还是这幅图表达的情绪。“那年乱世如麻”,正是余光中经历的那个时代。人们竞相转发这幅漫画,也是认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更是希望通过这幅画纪念那个时代——力透其中的家国情怀,其实也是一种乡愁,只是这里的乡愁有着更广泛的意义,已经上升到家国情怀的层面。正是人们有着普遍的家国情怀,所以这幅“催泪漫画”才能成为流行作品。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想想余光中那代人的经历,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过去;因为有着那样的时代背景,余光中那一代人的乡愁是那么沉重。那样的时代已经很远了,但人们在内心深处从来没有忘记。现在温故这段历史,并不是为了牢记仇恨,而是为了不让这段历史再次上演。“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不忘伤痛、铭记历史,才能迎来更加光辉的未来。

在时间的叙事中,一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十分渺小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找准了一个方向,认真做一件事,做对做好一件事也就行了。在文学创作上,余光中并不是只有诗歌,更不是只有《乡愁》,但因为《乡愁》真正打动了人心,余光中也成为人们心中的“乡愁诗人”。当然,文学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但我们还是希望看到文学在一些深沉内容上有着丰富表达,譬如乡愁以及作为其升级版的家国情怀,都应该成为文学创作的沃土。

余光中走了,乡愁永远都在。(乔杉)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